古代医家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·卷十八·不寐》中说:“盖寐本乎明,神其主也,神安则寐,神不安则不寐”。因为心藏神,心神安定,则能正常睡眠,如心神不安,则不能入睡。不论是心经自病,或者脾病、肾病、肝病及胃病影响于心,均可导致失眠。按照病变脏腑的不同,主要可见五种类型,本期我们介绍一下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。
1 症状表现特点:“上火”
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患者,除有上床难以入睡 ,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 ;或多梦、噩梦 ,似睡非睡 ;或通宵难眠等主要症状表现外,往往还同时兼有心烦,心悸,手足心发热,盗汗,口渴,咽干,或口舌糜烂,舌质红,少苔,脉象细数等俗称所谓“上火”的症状。而这惹祸的“火”,可不是那种单纯喝点凉茶清清热就能解决的“实火”,而是中医所说的“虚火”。
2 发病原因: 阴不足而阳有余。
现代医学认为,失眠的发生与体质上的易感性及精神心理、疾病、药物、环境等因素相关,阴虚火旺型失眠与体质关系密切,所以好发于老年人群及经常熬夜的“夜猫子”。此型失眠累及的脏腑主要为心和肾,中医五行学说认为,心属火,肾属水,水能制火,在生理情况下,肾水上济心火,使心火不至于偏旺而扰乱心神。而老年肾气渐衰或素体肾阴不足,或经常熬夜、房事太过等导致肾水不足以制火,心火就会亢盛起来,扰乱心神,肾阴虚而心火旺,阴阳不相和谐,因而发生失眠。
另外,中医认为: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阴与阳、抑制与兴奋、分泌津液与粘膜干燥、降温与发热等的双重机制,而阴虚火旺就是指:人的神经系统的阴-抑制-分泌津液-降温这方面的功能不足,从而导致:人体的神经系统的阳-兴奋-粘膜干燥-发热这方面的功能相对的、虚假性亢进。因而,人体除失眠、心烦之外,还会表现出:心悸不安、头晕耳鸣、健忘、手心足心发热、盗汗、口渴、咽干、口舌糜烂等症状。此型失眠总的病理机制是:阴不足而阳有余。